发布时间:2022-09-26 17:26:59 人气:903
乐发500 2022年9月20—22日,为总结交流旱作节水农业工作进展与成效,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服务节水增粮增效,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技中心在山西忻州举办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研讨观摩会。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一级巡视员陈友权、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刘信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我国旱作节水农业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十三五”以来,在“三北”旱区累计投入41.8亿元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其中70%以上用于支持黄河流域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因水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充分考虑水资源禀赋条件,根据降水时空分布,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适度调减蔬菜、小麦等高耗水作物,增加玉米、马铃薯、杂粮等高水效作物。二是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集成推广覆盖保墒、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等旱作节水技术,每年带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超过4.5亿亩次。三是加强节水技术指导与培训。制定主要作物科学灌溉指导意见,持续完善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网络。各地各级农业农村部们每年累计组织开展节水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近600次。四是推进节水增粮成效显著。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30%,节肥20%,增产20%-50%,其中玉米亩增产200-300公斤,马铃薯亩增产1500-2000公斤,冬小麦亩增产100-150公斤。地膜覆盖集雨保墒技术降水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玉米种植范围扩大到年降水量350毫米以上、海拔2300米以下的地区,增加种植面积1亿亩,亩增产150-200公斤。
会议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我国旱作农业生产、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受黄河流域地区资源禀赋约束,该区域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方面黄河流域水资源先天不足,总量仅占全国的2.7%,并且该区域大部降水少、蒸发大、水质较差。另一方面,农田节水基础设施薄弱,有效灌溉面积不到耕地面积的一半,不少区域生产方式比较粗放,水资源过度开发。解决缺水问题,是恢复黄河生机与活力的关键,“节水”成为关系黄河流域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词。
会议要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将用好水、管好水和节约水作为重要职责,充分认识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工作的重要性。在思路上,继续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统领,做到节约与增效、生产与生态、点片示范与整体推进“三个并重”;在目标上,重点就是节水增粮,实现旱作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效益双提高。一是加快节水农业技术应用。旱地要重点推广集雨节灌、蓄水保墒、等高垄沟种植、抗旱抗逆等绿色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浇地要改进灌溉方式,推广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同步推。建立与高效节水灌溉相适应的节灌高效种植模式,切实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力。二是强化农田节水设施建设。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促进灌排骨干工程与高效节水有效衔接。在不具备灌溉条件地区,针对性的建设集雨池、集雨窖等,充分收集和利用天然降雨,提高用水保证率。持续做好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点建设,支撑服务领导决策、农业抗旱减灾和测墒科学灌溉。三是加强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创新。针对生产实践中突出问题,开展旱作节水农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技术熟化、成果转化和技术集成创新。注重在推广过程中收集农民关于节水的急难愁盼问题,有针对性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等技术集成创新,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乐发500 会议观摩了山西省忻州市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以视频连线形式邀请康绍忠、尹飞虎两位院士就节水增粮增效做了专题报告,山西、甘肃、内蒙古等9省(区)进行典型交流。全国有关省(区、市)肥水技术推广部门节水农业工作负责人及技术骨干50多人参加观摩会。
相关推荐
猜您喜欢